本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给出一个简单的文件整理思路,期望是达到快速找到目标文件的目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中并没有涉及任何系统自带的,或者第三方的应用,使用「剪切」、「删除」、「复制」、「重命名」等常规操作,能够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操作系统。当然,本文是基于 macOS 所写。

综述

当你借鉴本文后,有了自己的一套整理文件的方案,于是你可以借助其它应用帮助你更好的整理文件,例如:在 macOS 上使用 「Hazel」和「Automator」达到自动整理的目的,极大减少手动操作的时间。要注意的是:这些工具只能减少你花费的时间,提高效率,而不能有效地替你完成期望行为,关键的内容仍然需要你自己整理!

本文借鉴了一些出色的文章,这里一一列出:

初始

总体来说,文件的分类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文件;
  2. 重命名文件,统一格式;
  3. 分流到不同的文件夹。

在 macOS 、 Windows 以及 Linux 下,总有一个用户目录,其包含了「Downloads」、「Documents」、「Music」、「Movies」、「Pictures」和 「Desktop」。本文的整理规则按照这些目录展开,Windows 的用户可以此为参照。事实上,Windows 的用户目录也包含了这些文件夹,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大多习惯于把文件储存于其它地方,本文暂不涉及 Windows 下的文件夹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

收集文件

这一个步骤是一切整理的开端,其启发来源于「Get Things Done」的第一个步骤。

收集文件,文件的来源有很多,比如网上下载、QQ或微信的接收、本地新建、应用自我生成等。但总的来收可以分为三类:外部来源文件、本地可移动文件、本地不可移动文件。

在 macOS 上,对这三类文件给出处理方式:

  1. 外部来源文件统一收集于「Download」文件夹;
  2. 本地可移动文件统一收集于用户目录下「Documents」的子目录「Inbox」文件夹;
  3. 本地不可移动则特殊处理,即不移动。

注:通常情况下,我们情不自禁地把文件放到桌面,那么我们可以在桌面放一个「Inbox」的快捷方式,方便得收集文件。

处理文件

文件的处理,其根本是对它们进行分类。科学的分类方案是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的前提和关键,亦是组织自己知识结构的必要过程。大数据时代,建立一个自己的电子实体分类、信息分类、处置、整理于一体的健全方案已经是每个人所需要掌握的必然技能。

电子文件分类是一个由总到分、由抽象到具体地逐级揭示文件的,以规范的类目名称、明确的内涵和广泛的使用性实现电子文件的分类。基于此,分类采用的是多层次树形结构,具体来说,以「用户目录」为根目录,以「文件职能」为基础(一级目录),「活动层级」为路径(多层目录),「事务目标」为终点(最后一层目录),重要的文档则存放在「事务目标」的目录中,即形成「活动层级」->「活动层级」->「事务目标」的结构。

如何确定「文件职能」、「活动层级」、「事务目标」呢?

  1. 对于「文件职能」,可由「个人」、「工作」、「学习」、「娱乐」四类组成。更多的职能分类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添加。
  2. 对于「活动层级」,事实上是确定文件事务的路径。如,我将「少数派.Draft.文件整理指导办法.2018-08-13.[v0.2].md」这个文件存放在「个人」职能目录下的「文档」-> 「笔记」活动层级子文件夹的「文章」事务目标文件夹下。其具体的设置,需要个人自我归纳。
  3. 对于「事务目标」,则可以简单得认为是文件最鲜明的一个类别。

至于第二点,我为什么不把文件简单得命名为「少数派.文件整理指导办法.2018-08-13.[v0.2].md」,然后建立一个名叫「Draft」的活动层级子目录并把文件存放到这下面;或者命名为「Draft.文件整理指导办法.2018-08-13.[v0.2].md」,然后建立一个「少数派」的活动层级子目录并把文件存到这下面,我会在之后给出原因。

另外,我们注意到文件本身由「文件内容」和「文件信息」组成。其中,文件信息包含有: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大小、文件修改时间等信息。文件内容及文件之间的抽象逻辑关系是确定「活动层级」文件夹的关键;文件信息所包含的「文件修改时间」是版本控制的基础;剩余的文件信息和文件内容的主要目的是文件命名和标签设计的关键。这里的标签可以是系统自带的一个功能,也可以是文件名中的一个关键字,如「Draft」,具体解释就是:标签是对同一文件夹下聚合同类文件的一种手段

在实施文件整理时有这样几个原则:

  1. 收集文件后,定期处理文件,确保文件的整齐;
  2. 按照实践活动划分,并有逻辑,且要有包容性、适应性;
  3. 项目文件夹层级尽量少;
  4. 文件命名需有一个具体的规则,且易于检索;
  5. 该删除的文件绝不拖沓。

以上第 3 个规则解释了我为什么不将「少数派.通用文件整理办法.2018-08-13.[v0.2].Draft.md」这个文件更加细化活动层级的原因,即大量同族文件不作细分,全都归纳在一个大文件夹下。

当文件确定了「事务目标」后重要的就是文件的重命名了。文件的命名,不单单要指出文件的内容,也需要含有一定的信息以聚合相类似的文件,或者,你可以添加一些必要的标签以表示「状态」和「特点」和版本号以控制版本。

现在,你会发现一个文件名需要包含的内容有:文件的标题、文件信息、文件的多个标签、版本号、扩展名。注意的是,由于文件系统前端展示的特点——按字典序排序,你需要把你越需要聚合的特点越放在文件名的前面。

如,我希望把同是「少数派」的文章按照状态依次列出,且相同标题的文章按照创建时间递增,至于版本也需要依次增大。那么,我可以按照如下形式命名规则命名文件:「类别.状态.标题.创建时间.版本.扩展名」。

又或者,我希望把「学校」事务目标文件夹下的文件,首先把同一个项目类的文件聚合,其次按照文件的标题归纳在一起,接着按照创建时间和版本递增排序。那么,有如下规则:「项目类.文件标题.创建时间.版本.扩展名」。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总会高频率地访问某些文件夹。于是,我们可以在对应的「文件职能」文件夹或者「Documents」文件夹下建立一个「Working On」的文件夹用来存这些高访问频率的文件或文件夹的超链接。然后,你可以把它放到桌面,更加便捷得访问。

结尾

至此,简单的整理方法以及写完了。希望大家能够按照自己的文件特点归纳出合适的文件整理办法。